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2022年国际军控领域十大事件

来源: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 日期:2023年01月02日

  编者按

  近日,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2022年国际军控领域重点事件进行梳理,结合事件对国际战略安全与军控形势的影响作出筛选,评出国际军控领域年度十大事件,供参考。

  01 五核国领导人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的联合声明

  ▲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就五核国领导人防止核战争联合声明接受媒体采访。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网站。

  2022年1月3日,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声明强调,“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核武器应服务于防御目的、慑止侵略和防止战争。五核国重申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强调维护和遵守双多边军控、裁军及防扩散协议与承诺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军事对抗、防止军备竞赛。

  此次声明是五国领导人首次就核武器问题共同发声,也是继2000年五国领导人在纽约举行会晤并发表声明后,再次就重大国际议题共同发声,体现了五国防止核战争的政治意愿,也发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减少核冲突风险的共同声音。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战略安全领域面临许多重大挑战,五核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有助于增进相互信任,以协调合作代替大国竞争,对于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一直积极倡导“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理念,为五核国采取共同行动发挥了有力的引领作用,在联合声明的磋商过程中也贡献了重要智慧。

  02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举办

  ▲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网站。

  2022年8月1日至26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第十次审议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全面审议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履约情况,各缔约国围绕下一步国际核军控议程展开激烈博弈。但由于各方分歧,审议大会未能通过会议成果文件。NPT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普遍性和约束力的核不扩散条约,于1968年开放签署、1970年生效,迄今已有191个缔约国。条约审议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审议大会从2020年推迟到2022年举行。

  自上届审议大会以来,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深刻演变。美国固守冷战思维,执迷大国战略竞争,大搞集团政治与阵营对抗,拼凑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在亚太地区兴风作浪,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构成新的冲击和挑战。此次审议大会上,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和部分国家鼓噪在亚太地区复制“核共享”等消极动向受到广泛质疑反对。尽管大会未能达成最后文件,但期间各方理念、立场和诉求不断碰撞激荡,在复杂矛盾分歧中寻求共识,这对深刻认识、思考当前国际形势经历的深刻复杂演变,探讨应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共同安全理念和真正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在条约新一轮审议进程中,国际社会应坚定维护NPT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努力构建更安全的世界。

  03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九次审议大会召开

  ▲ 中国裁军大使李松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九次审议大会上发言。图片来源: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网站。

  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16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九次审议大会在日内瓦举行。《公约》于1972年缔结、1975年生效,迄今已有184个缔约国。《公约》对于禁止和销毁生物武器、防止生物武器扩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方积极推动下,本次大会达成最后文件,决定进一步加强《公约》有效性,促进全面遵约,并为此设立工作组,在遵约与核查、国际合作、科技审议、国家履约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工作,致力于探讨达成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方式在内的加强公约措施。

  本次大会是在全球地缘局势紧张、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生物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鉴于美国独家阻挠,《公约》核查议定书有关谈判已停滞长达20年,而本次大会成果也为广大缔约国围绕核查与遵约等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研讨,以全面加强《公约》机制、增强《公约》有效性提供了宝贵契机。此外,由中国等20余国科学家共同提出的《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也得到了与会各方普遍欢迎和高度关注,成为本次大会受到最广泛认可和支持的倡议。与会各方普遍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大会取得上述成果是近年来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多边努力取得的重要突破,对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04 美国防部发布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

  ▲ 美国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封面。图片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

  2022年10月27日,美国国防部发布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NPR)。新版NPR是美拜登政府关于核政策与核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用于指导美未来5至10年核力量建设发展及核军控政策制定,将对国际核态势产生深远影响。新版NPR渲染特定国家的核威胁,为其量身定制核威慑战略,有选择性地推动打压对手的国际核军控议程,同时鼓吹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核共享”安排,宣称要加强与亚太地区盟友的延伸威慑。新版NPR声称要使用核武器应对核攻击与非核战略攻击,大力发展并谋求前沿部署战术核武器,强化核武器在美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新版NPR还几乎全盘延续了“三位一体”核力量现代化、核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现代化,以及核军工基础设施现代化计划。

  美国新版NPR极力渲染大国竞争、阵营对抗,充斥着冷战思维、零和理念,将核武器作为推进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与防止核战争、避免核军备竞赛的国际期待背道而驰。美核政策再次反映出其谋求绝对军事优势的霸权逻辑,将挑动核军备竞赛与核对抗、刺激核扩散,严重破坏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美应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采取理性、负责任的核政策,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增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应有作用。

  05 美对俄制裁导致新START条约核查机制暂停

  ▲ 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就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边磋商委员会会议接受记者采访。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2年8月8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因为美国对俄单边制裁致使俄人员无法按照《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新START条约)规定进入美境内展开现场视察,俄被迫暂停条约双边核查机制。根据美国务院网站资料,自条约生效以来,美俄均充分利用条约中规定的现场视察机会,累计已开展328次现场视察。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美俄只各自进行了2次视察,此后持续中断,即使条约延期后也未再恢复。2022年3月,美以乌克兰危机为由宣布对俄实施系列制裁,其中包括对俄所有航班关闭领空,此举直接导致俄现场视察人员无法乘坐飞机进入美境内。在俄宣布暂停双边核查机制后,美俄虽同意就此展开接触,但双边对话始终未能启动。

  新START条约是美俄间仅存的双边核裁军条约,对维护美俄乃至全球战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条约核查机制对于确保条约有效执行、建立缔约方互信具有重要作用。美单边制裁直接导致条约核查机制暂停,使世界上两个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数十年来将首次面临相互监督和彼此透明机制遭到完全破坏的风险,这不仅损害多边核裁军的前提条件,也抬升了爆发核战争的风险。美俄应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历史责任,以可核查、不可逆和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进一步大幅、实质削减各自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

  06 新一轮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进展有限

  ▲ 伊核全面协议联委会新一轮恢复履约谈判政治总司长级会议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2年8月4日,新一轮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在维也纳举行。8日,欧盟向伊核协议相关方提交了一份关于恢复履行2015年伊核协议的“最终文本”,伊朗随后就此回应并给出修改提议。但据媒体报道,美对谈判态度相对冷淡,在其对“最终文本”的回复中拒绝了伊朗提出的所有附加条件。随着谈判再次陷入停滞,伊核问题的走向仍不明朗。此前在2021年4月至12月,伊核协议相关方已在维也纳举行七轮会谈,各方就核领域相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并就解除制裁问题展开激烈博弈。第八轮谈判于2021年12月启动,2022年3月暂停,后经欧盟协调,美伊代表6月底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间接谈判,但也未取得进展。

  美无视国际规则秩序,于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采取“极限施压”政策。作为反制,伊朗分阶段提高铀浓缩能力,进一步扩大高浓铀库存,但承诺所采取措施“可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季度报告,截至2022年10月22日,伊朗浓缩铀库存总量3323.1千克,包括铀-235丰度达60%的高浓铀62.3千克、20%的高浓铀386.4千克,其余均为丰度低于5%的低浓铀。作为伊核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应该彻底纠正错误,积极回应伊方合理关切,推动谈判早日取得成果。

  07 美声称将不再进行直升式动能反卫试验

  ▲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外空部队基地讲话。图片来源:美国范登堡外空部队基地网站。

  2022年4月18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访问范登堡外空部队基地期间宣布,美承诺不再进行“破坏性直升式反卫星导弹试验”,并将寻求将其确立为负责任外空行为的新国际准则。哈里斯还呼吁其他国家效仿。白宫网站同日发布声明强调美是第一个做出类似承诺的国家。但事实上,美这一承诺的本质是假借军控之名扩大单边军事优势,对其自我约束毫无意义,对推动国际外空军控进程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从历史上看,美是开展反卫试验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早在1959年,也就是人类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后仅仅2年,美就开始进行直升式反卫导弹试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目前的反卫手段已十分完备,并能够利用反导装备形成实战化反卫能力,技术上早已不需要进行破坏性直升式反卫导弹试验。就美做出的承诺本身而言,其并未提及反卫武器的研发、生产、部署、使用,更未提及其他威胁或破坏卫星正常运行的活动,不会对美外空军力发展产生任何限制和束缚,完全不足以解决外空领域面临的各方面问题。外空军备竞赛的根源在于美国企图称霸外空。美应全面检视自身在外空领域一系列消极举动,停止假借军控名义扩大单边军事优势的虚伪做法,停止阻挡外空军控法律文书谈判进程,为维护外空持久和平与安全发挥应有作用。

  08 中国提交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立场文件

  ▲ 中国裁军大使李松率团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2022年缔约国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图片来源: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网站。

  2022年11月16日,中国裁军大使李松率团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2022年缔约国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中方在文件中就人工智能生命周期监管、研发及使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以下主张:一是人工智能治理应坚持伦理先行,通过制度建设、风险管控、协同共治等推进人工智能伦理监管。二是应加强自我约束,提高人工智能研发过程中算法安全与数据质量,减少偏见歧视。三是应提倡负责任使用人工智能,避免误用、滥用及恶用,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四是应鼓励国际合作,在充分尊重各国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和实践的前提下,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潜在巨大发展红利的同时,其不确定性可能带来诸多全球性挑战,甚至引发根本性的伦理关切。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如不加以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误用滥用将带来种种负面影响。中国的立场文件系针对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提出,结合了中国在科技伦理领域的政策实践,旨在促进各国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重视,更好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

  09 中国推动联大一委再次通过“和平利用”决议

  ▲ 第77届联大一委表决通过中国提交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草案。图片来源: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

  2022年11月3日,第77届联大一委表决通过中国提交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草案。这是中国连续第二年向联大一委提交并推动通过“和平利用”决议。决议的核心要义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和平利用领域仍存在不合理限制,呼吁在联大平台继续推进开放包容对话进程,促进防扩散出口管制与和平利用携手并进,兼顾国际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促进共同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诉求。多年来,发展中国家不受歧视地和平利用科技并开展国际合作的权利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正常获取材料、设备和技术仍然面临一些不合理限制。特别是美国等个别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目的,无视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的合法权利、无视自身促进和平利用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背离维护国际安全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初衷,对和平利用实施过度限制。2021年,联大通过了中国主提、26国共提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开启了在联合国框架内就和平利用和出口管制等问题开展开放包容对话的新进程。巴基斯坦、古巴、埃及等发展中国家高度赞赏中方在2022年再次向联大提交“和平利用”决议草案,纷纷表示中国倡导开启的多边对话进程,对促进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并探讨解决有关问题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10 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发布美英澳核潜艇合作专题研究报告

  ▲ 《危险的合谋:美英澳核潜艇合作的核扩散风险》研究报告封面。

  2022年7月20日,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和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在北京联合发布《危险的合谋:美英澳核潜艇合作的核扩散风险》研究报告。这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发布关于美英澳核潜艇合作的专题研究报告。报告共计8章,约1.2万余字。报告指出,三国核潜艇合作将构成核武器国家向无核武器国家非法转让成吨武器级核材料的恶劣先例,造成严重的核扩散风险。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材料,深入揭露了三国核潜艇合作严重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目的和宗旨,直接违反《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挑战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体系,损害无核武器区条约,并对全球战略稳定与国际及地区安全产生深远负面影响。报告发布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包括引起美澳官方回应,国外智库、专家学者讨论以及国内外媒体跟踪报道。

  自美英澳2021年9月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并开展核潜艇合作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及大会已连续六次设置单独正式议题讨论美英澳核潜艇合作问题,不少国家在NPT第十次审议大会上对三国此举所涉武器级核材料转让及其保障监督等问题表达了严重关切。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是当前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的新的重大挑战,必须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所有成员国通过政府间进程协商一致以妥善解决。

  供稿 |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 军控研究团队

  日期 | 2023年1月2日